

現在我們國內大家都覺得像中石化,中石油等等石化企業,全世界開采石油,開設網點,表面上中國化工行業看似很厲害的樣子。其實對比了聯合利華,保潔,歐萊雅,之于上海家化,比較了巴斯夫,拜耳,陶氏之于萬華化學等等,我才發現國內的化工行業差距真的很大。在山東,每一個市,甚至每一個縣基本都有一個大的化工企業,但是很多都沒有真的盈利,都承擔了巨額虧損,比如瑞星化工等。在仔細研究一下它們的生產結構,大多數都不是很合理,只是在重復生產一些基礎產品,只是對基礎產品的大數量的重復生產,而且很多沒有自己的配方,更強一些的例如萬華化學,卻也沒有真正的大規模,相比國際巨頭相去較遠,其余的如魯西化工等,雖然有一小部分自己的核心技術,但是一樣擺脫不了大而不強的帽子,而且魯西化工等也一直處于虧損,從這些國產企業可以看出,中國化工企業普遍狀況是規模龐大,生產結構不完善,核心競爭力較弱,但是也在迎頭趕上,奮力追逐。
